本文转自【新华角度】
虽然没有强风暴雨,海水却漫过街头巷尾。近期,东南滨海省份一些岸段低洼区域产生海水倒灌。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并加以防备,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环境预告中心有关专家。
成灾了吗?
11月19日清晨,广西北海市民权路运营小卖部的林永贵来到店肆,发现海水漫过大街。“住了40年,第一次见到海水涨到路旁边。”他说。
据有关部门数据,19日7时14分开端,北海市滨海各潮位站监测到较高地理潮位,最高潮位为1965年以来第二高,海水漫进沿岸部分大街。19日8时50分左右,海水下降至正常水位,相关路面已无积水。
据广西海洋监测预告中心数据,19日,广西滨海各潮位站均超越当地戒备潮位20厘米以上,涠洲岛、铁山港、防城港、钦州港均为建站以来最高潮位。20日各地潮位开端下降。
“也没下雨,大约1个小时就退了,接近海滨,这种状况也算正常。”广东深圳闻名景点中英街上的一位商户告知记者。据中英街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,18日22时左右,中英街主街部分区域产生海水倒灌,约100米长的积水均匀深度约15厘米,最深处25厘米至30厘米。
时间短的海水倒灌并未构成实质性危害,也未对中英街正常敞开构成影响。
“涉及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六省一市。”国家海洋环境预告中心风暴潮预告室预告组组长傅赐福说,从监测状况看,风暴潮不强,海水倒灌状况较轻,全体灾祸丢失十分轻。
成因怎么?
“海水倒灌、潮汐涨落,都是地球标准的现象,生成原因十分复杂。”傅赐福说,风暴潮是海水倒灌的首要原因之一,强风吹过海面构成巨大波涛,推进海水向岸边涌来构成。
假如风暴潮恰逢地理大潮,月球和太阳引力叠加,导致海水涨潮到达最高潮位,就会两层效果,构成更高潮位乃至突破海堤侵入内陆区域。
此次南边区域海水倒灌产生时,正处于地理大潮期的阴历十月十七至十九,地理潮又较高。与此一起,受强冷空气和“万宜”飓风带来的强风影响,使得较高地理潮多添加0.5米到1米。在没有风雨状况下,凭借海上风暴潮的力气,海水很简单被推到沿岸大街社区。11月中下旬东南滨海呈现海水倒灌,首要跟秋飓风多发有关,单纯地理大潮一般不会引起海水倒灌。
“这次同北方海域10月产生的稀有海水倒灌不一样,其时1米高水位保持近一天,与渤海地势等要素有特殊关系。冷空气和秋飓风一起影响在华南滨海11月时有产生,此次地理大潮太高,归于正常风暴潮叠加华南滨海全年最高地理大潮引起。”傅赐福说。
怎样防备?
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,北方、南边先后产生海水倒灌,对此应该怎样防备?
“本年我国滨海产生灾祸性风暴潮进程总计14次,近十年间年均6.7次,便是说本年产生次数比近十年的均匀水平高出1倍多。”傅赐福说,在全球性气候异常、极点气候事情频发状况下,要进一步加强实测研讨和预警防备。
据国家海洋环境预告中心专家介绍,本轮11月15日针对东南滨海六省一市发布风暴潮音讯,17日发布警报,20日早解除警报,预告精确。
目前我国滨海有超越200个验潮站,首要功能便是监测潮位改变。国家海洋预告台会依据飓风、冷空气等强气候体系演化以及风暴潮实测材料,归纳研判、应急谈判,至少提早一天发布预警信息。我国也建有国家、海区、省市三级监测预警体系,各个预告组织会依据本身责任、统辖海域进行精细化预告,供给差异化服务。
做好预警预告一起,常态化宣扬也很重要。海岸区域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大众,在地理大潮期要做好防潮预备,由于即便没有显着的气候体系影响,低洼区域也或许呈现细微海水漫滩或海水倒灌,对电力设施设备等构成危害。
记者:王立彬、陈露缘、王丰